藏经洞

敦煌藏经洞惊现武则天手稿!改写史书对女皇的6个认知

“武则天亲手写的《金刚经》被找出来了”——巴黎的展柜刚亮灯,朋友圈的截图就飞回国内,像素糊得只剩一圈金边,照样把熬夜刷手机的人钉在原地。703年,墨里掺着金粉,0.3微米的颗粒在25℃的恒温里慢慢干透,千年后放大看,像给每个字镀了一层薄到几乎透明的太阳。法国人

女皇 敦煌 武则天 史书 藏经洞 2025-11-16 09:32  1

男人最好的风水: 大气如山,慷慨似海

在敦煌莫高窟幽深的洞窟中,我曾驻足于一幅北魏时期的壁画前,那是《萨埵太子本生图》。画中,萨埵太子纵身跃下悬崖,以身饲虎,衣袖在疾风中翻飞如旗,而他的眼神却平静如水,仿佛早已看透生死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所谓男人的大气,并非张扬跋扈、声势震天,而是深藏于心的从容

风水 藏经洞 故宫太和殿 安得广厦千万间 萨埵 2025-11-01 02:58  1

何以中国·壁画里的中国丨智慧赋能 千年壁画“活”了起来

“百年前与今天的莫高窟,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?”10月28日上午,在“何以中国丨壁画里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,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馆员薄龙伟用一组对比照片开场,直观呈现壁画百年间的褪色、剥落与风化,引出“数字敦煌”16年来的探索与答卷。

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 龙伟 壁画 敦煌学 2025-10-28 16:11  1

活人永远不懂死人的苦,看懂这篇文章少哭十年

张阿姨在整理丈夫遗物时,发现了一本积满灰尘的台历。翻到2020年3月那一页,红笔圈出的“京都看樱花”格外醒目,旁边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:“记得带老花镜”。这本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,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搁浅,最终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约定。后来,她的丈夫在一个寒冷的冬

活人 台历 藏经洞 万寿菊 语言区 2025-10-27 20:16  2

“何以敦煌”展览回归上海,人气爆棚,10月、11月均已约满

5座莫高窟经典复制窟、6件敦煌藏经洞遗书、7尊神韵天成的彩塑、7件复原乐器及50幅涵盖早中晚期的敦煌壁画代表作……共同汇聚成“何以敦煌·念念回响”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。展览于10月23日在上海艺丰中心启幕,首日即人气爆棚,数千名观众沉浸于“敦大煌盛”的艺术氛围之

展览 上海 敦煌 藏经洞 敦煌文化 2025-10-23 13:02  2

人间事|谭盾:保护传统即创造未来

伫立在敦煌藏经洞前,著名音乐家谭盾仿佛立于一道穿越时空的门前。踏入洞中,千年之前消逝的文明画卷,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。四壁的古老壁画与沉睡千年的唐代乐器、乐谱,无不令人惊叹。祖先留下的每一件乐器,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。“若这些乐器失传,那些故事岂不随之湮没?历史的

藏经洞 五弦琵琶 谭盾 凤首箜篌 如意娘 2025-10-20 15:53  3

文化+科技 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

1场主论坛、6场平行论坛、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——初秋的北京,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,文化、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、驻华使节、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,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“文化和科技

科技 故宫 冰箱贴 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 2025-09-29 09:47  4

文化+科技,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(文化中国行·深观察)

1场主论坛、6场平行论坛、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——初秋的北京,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,文化、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、驻华使节、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,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“文化和科技

科技 中法 冰箱贴 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 2025-09-29 08:42  2

2025北京文化论坛|【专家说】俞天秀:构建敦煌学研究的“数字基座”

23日下午,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“保护传承: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”平行论坛举办。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“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”“博物馆数字化浪潮”等作主题演讲、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,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。人民日报选取论坛部分嘉宾言

论坛 基座 藏经洞 敦煌学 敦煌学研究 2025-09-27 15:03  5

数字技术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

AI“解码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残片,实现完整拼合;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缀合殷墟甲骨碎片,让甲骨“开口说话”;复刻肖维岩洞,运用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……日前举行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,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为中外嘉宾备受关注的话题。

数字 文化遗产 路径 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 2025-09-25 11:34  5